1月17日上午,市政府新聞辦在十堰傳媒中心新聞發布廳召開十堰市“反詐同行,為您守護”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新聞發布會。會上通報了我市電詐案件的“打防管治宣”、電信治理、金融治理等工作措施和成效。市公安局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、人民銀行十堰市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現場回答省市媒體記者提問。
近年來,十堰市堅持靠前一步、主動作為,打防管治宣同步發力,深入持續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動,電詐案件高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。2022年,全市電詐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21.79%,破獲電詐案件1852起,同比上升49.72%。打掉電信網絡詐騙團伙801個,抓獲嫌疑人7737人,繳獲涉詐手機卡、銀行卡、POS機等作案物品和設備2萬余件。通過電話預警、臨柜攔截、上門勸阻等方式,成功避免1413名群眾受騙,及時止損6397萬余元,公安機關破案追贓挽損750余萬元。推動全市118萬人安裝注冊了“國家反詐中心”APP。全市共處置涉詐預警信息118萬條,撥打96110預警電話96萬次,接聽解答96110咨詢電話3萬多次。
2023年,我市將進一步匯聚合力、攻堅克難,從“五個再”上發力,全力以赴把電信網絡詐騙高發多發的勢頭遏制住,守牢群眾的“錢袋子”。
一是踐行反詐防騙、人人有責,認識再深一層。引導廣大市民主動學習宣傳貫徹《反詐法》,掌握反詐知識,安裝“國家反詐中心”APP,保護好個人信息,自覺抵制非法買賣、出租、出借個人身份證、手機卡、銀行卡行為,不參與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,切實守護好“錢袋子”,共同締造平安環境與幸福生活。
二是推進刑行結合、應懲盡懲,打擊再強一級。全市公檢法機關持續嚴厲打擊電詐及其關聯犯罪;對不夠刑事打處的涉詐關聯人員,要用好反詐法相關規定,給予行政拘留、罰款、沒收違法所得及暫停非柜面業務、只收不付、限制通話、限制開卡數量等懲戒措施,最大限度發揮震懾作用。
三是做優線上引導、線下拓展,防范再升一檔。市聯席辦將借助“i武當”APP“平安課堂”反詐專欄,及時揭露、及時提醒,并完善平臺宣傳、曝光、舉報功能,讓詐騙手段“見光死”。推行在家庭主婦、退休人員、大學生等群體中招募志愿者和動員受害人現身說法等方式,增強防騙勸阻效果。各地深入開展“無詐社區、村鎮、學校、企業、單位”創建活動,營造全民參與、全民反詐的濃厚氛圍,并抓住春節有利時機,做好境外涉詐人員勸返工作。
四是做強數據賦能、精準施策,處置再快一步。整合信息資源,夯實數據底座,做強科技支撐,提升預警處置效率。針對預警高危潛在受騙人員,除電話短信勸阻外,“點對點”上門見面勸阻,實現“勸阻再多一人”;優化電詐警情案件受理處置流程,做到第一時間錄入、第一時間流轉、第一時間審批,實現“凍結再快一點”;破案過程中,窮盡手段追贓追款,實現“挽損再多一分”。
五是堅持聯動共治、久久為功,合力再增一倍。全市上下要堅決貫徹《反詐法》明確的責任和義務,既各司其職,又協作聯動,嚴格落實打防管治宣各項工作,市、縣“聯席辦”要加強統籌協調和工作督導,合力推進“全民反詐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落細。(記者?吳楠 通訊員?吳濤)